检察资讯
首页 > 本院动态 > 检察资讯
【网络中国节·清明】清明节小百科
更新时间:2022-04-02 17:13:06点击次数:1791次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唯一既是自然节气点又是传统节日。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春阳照临,气温升高,春雨飞洒,种植植物成活率高,成长快,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也有了自古以来清明植树的习惯。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大力推动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社区公祭方式,要求各地积极组织缅怀先烈、追忆历史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殡葬新观念、新风尚,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和丧葬陋俗,自觉进行殡葬习俗改革,不断探索文明的祭扫方式。

